VTuber 由虛擬形象和真人演繹相結合,吸引了大量 ACG 愛好者和商業品牌的關注。2016 年第一位 Vtuber「絆愛」出道後,該行業便迅速發展,成本門檻也隨著Live2D 技術的進步而逐漸降低。
台灣 VTuber 如 2018 年出道的「杏仁咪嚕」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他們虛擬的外觀和多樣角色設定,讓粉絲能夠投入更多情感和理想,形成強大的社群力量。
根據 PLAYBOARD 台灣 YouTube 直播打賞收入排行榜,超過四成的收入來自虛擬偶像,顯示出 VTuber 在台灣的巨大影響力。其中,VTuber 的收入主要來自頻道收益、周邊商品銷售和工商合作;由於平台和公司會抽取收益,因此他們會努力培養粉絲以提升商品銷售。
此外,創建 VTuber 形象的成本較高,從角色設計、繪師繪製到 Live2D 建模,成本可達數萬元至數十萬元。成功的 VTuber 還會嘗試 3D 化,這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,不過相對能帶來更多豐富的內容和商業合作機會。
VTuber 的核心在於「中之人」的即時反應、說話習慣和個性,幕後則需要策劃、寫腳本,準備美術素材和社群文案,並與廠商討論合作細節。個人勢 VTuber 會自行包辦任務,企業勢則有公司協助,人力成本則反映在抽成上。
台灣 VTuber 產業雖然起步較晚,但近年來發展迅速。疫情期間,觀眾養成了收視習慣,經營者才逐漸有信心投入。
17LIVE 品牌與企業溝通副總凃佩君表示,目前在日本有1700 多位簽約 VTuber,評估台灣市場也在逐步成長。
政府也在挹注資源,支持 VTuber 的發展。例如文策院補助的 VTuber 相關提案,HTC 和春魚合作的全視角演唱會等,都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。
隨著客群擴大,VTuber 的商業合作案件也逐漸增多。舉例來說,日本 VTuber 的工商方式和合作品牌領域漸趨多元,美妝品牌、日用品甚至食物調味料都開始與VTuber 合作。台灣VTuber也逐步跟上,跨域合作正在發生。
VTuber 如蒲公英一般乘風而來,並確實落地生根。我們熱切期盼有朝一日能夠在廣大觀眾的支持下成長茁壯,迎接更光明的未來!